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头条

文化头条

线上非遗贺新春

2022-01-24 16:57:44 作者:张丽 来源:人民政协报 浏览次数:533


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双桥舞狮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海报


具有冬奥特色的“兔儿爷”

又到辞旧迎新时。近年来,随着“非遗热”,年俗非遗的展示展演逐渐走进人们视野,走进千家万户。不同情境下,年俗传播也在不断丰富新的传播方式。年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生活传统,无论面临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年俗总会以适应时代变化呈现新的格局。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的“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正式启动上线。该活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中央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统一部署,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开展。

今年的“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是以线上形式开展的,发动年俗非遗项目所在地区的非遗保护机构、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将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正常开展的年俗非遗传承活动用镜头记录下来,上传至平台活动专区集中展播,并支持网友参与拍摄上传、互动交流。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慰藉心灵、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作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红火、热闹的中国年烘托北京2022年冰雪奥运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抖音、快手、B站、微博、酷狗等参与平台为此专门设置了“视频直播家乡年”展播专区,并积极推出与“年文化”相关的话题、直播等活动。比如抖音发起“非遗过年DOU来播”话题,鼓励网友分享身边的年俗活动;快手推出“非遗闹新春”主题视频征集,同时邀请多位站内文化类达人展开手工技艺、乡土美食等年俗主题直播;哔哩哔哩上线“我的家乡年”专区,分享春节民俗、春节美食;微博推出“非遗过大年”“国宝守护人”双话题,并举行“非遗年味小厨房”网络票选及“非遗新年礼”主题展示活动;酷狗策划“陪伴我长大的‘新年歌’”系列歌单和“空中音乐会”活动,既有耳熟能详的传统戏曲、民歌,也有朗朗上口的国潮新音乐。

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看来,年俗通过网络传播、传承与人际之间的年俗传播功能是一致的,“因为疫情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会受到限制,这是为了生命安全,年俗的根本也是保护生命、祈愿生活健康”。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网络年俗传播不能面对面地人际传播,其情感上、交流上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网络年俗传播却是当下中华民族年俗传统的重要方式,不能忽视,而是应该提倡。”林继富向记者分析着年俗非遗线上传播的优势与特色:年俗传播的多样化、多元化,网络通过汇聚不同区域、民族的年俗视频,让人们足不出户参与、体验和欣赏更加多元的中华民族的年俗传统;每位年俗观看者就是年俗的传播者和参与者,观看者也是传承者,他们参与网络直播、转播,也可以成为网络年俗的直接传播者、传承者,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实践自己,或者介绍家乡的年俗;网络传播能够跨越地域、民族志,在更广大范围内传播中华年俗文化。

每年春节、元宵节也是全国各社区、乡村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据统计,我国与春节、元宵节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200多项,如龙舞、狮舞、年画、剪纸、抬阁、灯会、庙会等。各省(区、市)均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制定了本地区“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方案、活动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展现出不同地域特色的年俗非遗。

在北京,“春节”与“冬奥”成为年俗非遗展示的关键词。在今年春节和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北京市将开展“北京2022”京城迎冬奥、非遗贺新春等非遗主题系列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在冬奥村、冬奥主媒体中心举办的非遗展示活动,以及在非遗老字号和北京各区展开的有特色的非遗主题活动。其中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非遗展品征集,经过策展思路专家研讨、实地踏勘、试布展等系列工作,共征集到景泰蓝、宫灯、“兔儿爷”泥塑等展品500多件,实际遴选出包括“燕京八绝”技艺在内的代表北京独特文化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300件展品入展。

又如,在湖南遴选火宫殿春节大庙会、“贴年画·写春联·过大年”活动、“乐嗨长乐·e起过年”云上故事会、永定元宵灯会、乾州春会等10个年俗非遗项目,通过所在地区的非遗保护机构、保护单位或非遗传承人,将年俗非遗项目相关保护传承活动用镜头记录下来,在网络平台开展传播,并发动社会公众参与互动交流,集中展示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营造欢乐喜庆过大年的浓厚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各地都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传统体育、传统技艺等,将这些节目通过数字化形式转换成精彩纷呈的节目,并且通过线上平台奉献给千家万户,形成全网非遗年俗传播的浓烈气氛,是年俗形式的新变化。”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表示,“年俗形式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无论新旧年俗,都体现了人们美好愿望、祝福的寄托。生活的仪式感在中国人的新年里得到了最好的传承。”

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因为疫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就地过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和抖音、快手、微博、酷狗等平台,举办了2021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

活动期间,6500余个非遗年俗短视频在网络平台集中展播,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举办的12场专场直播活动,吸引了大量网友在线参与,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精选了61个优质短视频宣传推广,活动整体曝光量超3.7亿。活动在网络营造了喜庆、热闹、祥和的中国年味,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驱散阴霾、欢乐喜庆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