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头条

文化头条

全域融合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2019-11-19 08:32:58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796

如今在泉城济南,山东省文化馆多个公益服务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响。近年来,山东省文化馆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将全民艺术普及与教育、社会资源、非遗项目、科技相融合,逐步形成了“四轮驱动 全域融合”的融合发展新路径,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深度和广度覆盖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始终围绕需求做文章

近年来,面对艺术普及群体数量庞大和个体情况复杂的现状,山东省文化馆将群众需求细分。在内容上,合理科学地把群众的需求同文化馆开展的各项培训课程相结合;在形式上,将“在场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解决了全民艺术普及中“众口难调”的问题。

比如,围绕推进老年人教育服务,山东省文化馆与省老年大学合作,共建省文化馆老年大学。双方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办学方式、招生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通力合作,将省老年大学的招生模式与山东省文化馆专业的艺术师资和非遗传承人队伍相结合,利用分馆先进的教学场馆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艺术辅导培训服务。

此外,山东省文化馆还联合省青少年宫,在馆内成立山东省文化馆青少年宫。双方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借助省青少年宫公益性培训经验优势,山东省文化馆挑选优秀的青年业务骨干参与培训课堂,创新“1+1>2”的校外教育发展模式,开展社会艺术普及教育、考级活动。同时,山东省文化馆充分发挥公益性职能,组织开展夏令营、文艺汇报演出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面向社会每年为全省贫困户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提供100个免费培训名额,打造艺术普及教育特色校区。

根据山东省文化馆提供的数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进校园活动为抓手,近年来该馆还建成21所省级、34所市级、1600所县级“蓓蕾艺术工作站”,开展故事会进校园和艺术普及活动1.5万余场次,惠及学生300万名以上。

丰富服务内容与供给

非遗是宝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其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文化战线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山东省文化馆创新非遗传承体验模式,创办了“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周末邀请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走进非遗传习厅,手把手地向小学员们传授非遗知识,共同参与非遗制作和技艺演示。课堂上,孩子们了解到非遗项目的历史,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完成自己的非遗作品,近距离感受雕刻、皮影、年画等非遗艺术的魅力。

山东省文化馆馆长王衍良认为,通过与教育融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合、与科技融合、与社会资源融合等,山东省文化馆将创新融合发展理念同全民艺术普及职能相结合。结合全民艺术普及工作,融入了新时代公益培训的理念,在形式上突破常规,成为文化馆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也给公众带来了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通畅的公共文化服务。

据了解,根据“数字化建设+文化馆总分馆模式”建设的主题方向,山东省文化馆以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和全省各级文化馆的资源平台对接为目标,目前正将全省各级文化馆的资源服务进行互通互联、共建共享,目的是建设“文化艺术资源”“艺术培训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品牌活动资源”四大核心资源数据库。

融合发展扩大了山东省文化馆文化惠民品牌的影响力,促进了“新六艺学堂”“百姓大舞台”“蓓蕾艺术工作站”等文化品牌落地生根。此外,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极为有效地提升了该馆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了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

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

王衍良说,这几年山东省文化馆开展服务的总目标是,打破传统文化馆在场地、师资、职能范围、服务人群等方面的限制,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明确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的总体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普及,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起主体广、层次多、样式新的文化馆融合发展大格局。

通过构建融合发展的理念,山东省文化馆初步实现了由“菜单式”向“配餐式”“点餐式”服务的转变。馆内通过整合全省文化馆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流动演出、流动讲座、流动展览、非遗保护传承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极大提升了服务的效能。比如,山东省文化馆以非遗为载体,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该馆的“非遗传习大课堂”已举办80多期,4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非遗传习大课堂”已经成为山东非遗保护传承的品牌,也是山东省文化馆影响力最大、反响最热烈的特色培训活动之一。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