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头条

文化头条

龙江非遗 | 鄂伦春族赞达仁:山川林木间的声音

2019-09-15 20:33:35 作者: 来源: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浏览次数:865

赞达仁

“赞仁达”是鄂伦春语的“山歌”,是鄂伦春族歌唱艺术的主要形式。鄂伦春老人几乎人人都会唱,在山场、密林中、田地里或场院中,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那别有风味、高亢委婉、拉着长调的歌声。如有贵客临门,酒酣耳热之余,他们会连唱不休,直至通霄达旦,以表达他们对客人的一片盛情。

1.

鄂伦春族常年游猎、生活在稠密的原始森林里,他们依山而居伴水而存,大自然赋予了鄂伦春人能歌善舞的天性,歌舞是他们释放压抑、郁闷心情和欢庆猎业丰收的最好方式。

唱歌也是鄂伦春游猎生活中人际之间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媒介。但由于鄂伦春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所以各种民歌都没有文字记载,全靠族人口碑传承流传。

鄂伦春人在生产劳动之余、或狩猎满载而归后,都要放开喉咙高歌一曲“赞达仁”,借以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2.

鄂伦春民歌一般都是即兴演唱,很少有固定的歌词,在比较固定的曲调中根据当时情节临时填词而成。随意性很强,同一曲式曲调不同的人演唱各异,许多歌词随唱随忘。有的则广为流传耳熟能详,如《心心相印的人》《鄂伦春小唱》等。

有些没有歌词的曲调演唱者往往嘴里重复着“那依耶”、“鄂呼兰”、“德呼兰”、“何莫哈莫”等固定的衬词和虚词。这些虚词和衬词随着歌唱者的演唱而变化,由于歌词的随意性,即兴性很强,歌词虽然少,但非常合辙压韵,朗朗上口,深受鄂伦春族人的喜爱。

3.

鄂伦春民歌音阶以五声音阶为主,有六声、七声音阶的,曲调以羽调式居多,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较少。节拍有2/4拍、3/4拍,也有3/8拍或6/8拍,歌中大量使用长音、滑音和颤音,在层峦起伏的林海空间回荡。

4.

鄂伦春族民歌很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如:“我们鄂伦春人在兴安岭上打猎,吃肉、晒肉干,女人们在家中熟皮子,用狍子腿皮做皮口袋,皮口袋里装满肉干和犴油,犴蹄子做摇篮上的装饰,什么都不浪费,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我就说这些了……”这首《猎人的生活》描述了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

5.

鄂伦春妇女在山野采集休息时,来到河边戏水,看到家乡的美好景色,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歌唱美丽的兴安岭,是鄂伦春人可爱的家乡。鄂伦春族的民歌时时透出山川林木中的荡漾,火与酒的热辣激情,时而引颈高亢,粗矿豪放;酒中有情、歌中有意,正如《心心相印的人》中唱到“喜鹊愿落在美丽的白桦林,我只愿嫁聪明能干的人儿,那依耶,那依耶,那依耶,我只愿嫁聪明能干的人儿,那依耶…….”

6.

鄂伦春族民歌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以一种吟咏歌唱的形式记载了鄂伦春族的历史,也承载着鄂伦春族狩猎文化和民俗礼仪、宗教信仰。记录了人类从狩猎和采集的原始生态发展、演绎的过程。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