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头条

文化头条

体会世界各民族音乐多元交融之美

2019-05-25 11:52:08 作者:程佳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724

上海民族乐团《共同家园》音乐现场。韩军 摄

  感受神秘悠远的极地之风、炙热浩瀚的撒哈拉、非洲鼓乐的生命呐喊和弗拉明戈的激情宣泄,让传统民乐与世界音乐碰撞出新火花。5月18日,上海民族乐团《共同家园》音乐现场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本次音乐会是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化展演剧目及第十九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也是《共同家园》音乐现场自2018年11月上海首演以来,首度走进高校,首次与北京观众见面。

  音乐会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依托“天地人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创新性地将中国民族音乐与五大洲多种代表性音乐有机融合,以《万物之源》《文明之光》《和合相谐》《共同家园》四个篇章,分别展现人类起源、文明发展、社会变迁、世界融合的发展历程,呼吁全人类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地球家园。这样的艺术题材和创作主旨,恰与“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形成呼应,以海派民乐的声音抒发“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美好愿景。

  来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张沁之在欣赏完音乐会后表示,这场演出用音乐这种跨国界的艺术形式,特别是把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有机融合了起来,让人真正感受到音乐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作曲家黄磊说:“我们所做的尝试就是让不同风格的乐器和演奏家进行相互靠近,最终达到质感古朴、听感当代的意味。比如在第三篇章中的《踏浪》,琵琶与西班牙吉他以及弗拉明戈舞蹈的对话,不是几种艺术元素的简单嫁接,而是对东西方文化渗透性的理解与感悟。”

  在音乐风格方面,《共同家园》尝试突破传统的“民乐”定义,将中国民乐置于“世界音乐”语境之中,这样的创作视角为整台音乐会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演出现场,竹笛、二胡、琵琶等观众熟悉的中国民族乐器,与世界民族乐器碰撞出全然不同的音乐体验。在一首首精心编创、风格多样的原创曲目中,观众既能欣赏到尺八、亚美尼亚管、南亚塔布拉鼓苍茫的远古之音,亦可感受手碟、电声乐队等现代乐器的时尚气质,更能在二胡与马头琴、琵琶与西班牙吉他、阮族与俄罗斯三角琴乐队的深情对话中,体会世界各民族音乐多元交融、兼容并蓄的和谐之美。国际音乐大师谭盾的民族管弦乐作品《风与鸟的密语》则创造性地将民族管弦乐队与手机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当代符号交响互动,新颖的表现形式带来耐人寻味的音乐感受。

  丰富的舞台呈现方式,亦是本场演出的一大亮点。有别于一般音乐会演出,《共同家园》音乐现场巧妙地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相结合,营造出生动立体、美轮美奂的视觉体验。空灵浩瀚的宇宙幻境、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文奇景、蓬勃瑰丽的时代气象,于LED大屏及冰屏一一呈现,绚丽丰富的视觉影像与风格多样的音乐语言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不一样的民乐印象。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共同家园》音乐现场是乐团在海派民乐当代化创作道路上的最新成果,希望通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碰撞交融、相互共鸣,让中国民乐在推动世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共同家园》的部分主要演奏家还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当天,参演大会平行分论坛之一的“亚洲文明影响力”论坛,与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菲律宾、印度、黎巴嫩和中国六个亚洲国家的表演者一道,共同为与会嘉宾带来以“诗乐会友”为主题的开幕演出。演奏家使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进行跨地域的音乐诠释,对各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进行独特的“中国风”呈现:打击乐组合营造独具泰国特色的钟磬禅音;由敦煌壁画复原的直项五弦飞天琵琶仿西塔琴,奏出浓郁的印度风情;竹笛与笙交织出菲律宾管乐的婉转旖旎;唢呐展现黎巴嫩阿拉伯音乐的迷人色彩;二胡与阮以柔美的音色深情吟唱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则彰显中华文化由传统步入当下的独特魅力。以诗为心,以乐为媒,民族音乐再次展现强大的艺术包容性,伴随六国表演者的母语诗歌朗诵,传递“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美好意蕴。

  据悉,《共同家园》音乐现场还于5月2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上演,并将于今年9月登陆国家大剧院,将海派民乐的声音再次奉献给北京观众。

  (原标题:上海民族乐团《共同家园》音乐现场首度走进高校 体会世界各民族音乐多元交融之美)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