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

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2018-11-18 15:53:58 作者: 来源:黑河市旅游 浏览次数:1664

你听过朴树的《白桦林》吗?

你知道这首歌里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吗?

《白桦林》是前苏联的一首民歌,源自乌克兰,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其灵感是来源于苏联二战时期的一个士兵的故事。

1944年二战时期夏天,苏联红军经过浴血奋战,正一步步将德军逼出边界。在苏联与波兰接壤的西部边界,德军欲作最后挣扎。夜幕掩盖之下,苏军某侦查小分队插入德军纵深……取得一个个重要成果的同时,德军连下三道紧急命令,派遣万余兵力,全力实施搜索和剿灭“绿色幽灵”的“兽夹”行动,打算消灭侦察小分队……

小分队在遭遇战中损失了电台,为将重要情报及时报告给苏军,冒险潜入敌军腹地抢夺电台:经过激烈的交战,他们终于夺得了电台,然后藏身于河边的小木屋中,德军从四面围了上来。枪声打破了寂静的森林,但是“星星”的讯息还是回荡在整个战区,敌军的部署终于被传送到了军司令部,传送到了最高统帅部, 但是侦察兵们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而一位姑娘在白桦林下,默默地注视着自己的爱人随着军队远去,她在白桦树上刻上她和爱人的名字,满怀期待着等待爱人凯旋,可是军队是胜利了,而他的爱人却再也没回来。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手风琴的声音还在继续,心爱的人儿却再也回不来了。”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那段凄美的故事,

被永久的铭记在歌里。

关于桦树的故事还有很多,

今天小编就给你讲讲,

鄂伦春族和桦树皮的故事。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桦树皮制品又称桦树皮工艺品,树皮文化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鄂伦春族的特有文化。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鄂伦春族自古以来在大小兴安岭的广袤地区繁衍生息。他们世代依附山岭进行狩猎生产和居无定所的游猎生活,逐步形成了鄂伦春族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桦树皮文化。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定居前,鄂伦春族以鱼猎为生,食肉衣皮,逐水草而居,鄂伦春人生活中的各种器皿,大多是用轻便的白桦树皮制成的——桦树皮制作的“仙人柱”是他们的房屋;桦皮船是他们水中运载、捕鱼工具;桦皮箱、篓、碗、桶等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用品。时代的变迁,“食肉衣皮”的原始生活早已成为历史,树皮制品也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工具。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届时猎民进入白桦林中,选较粗的白桦树,这个季节白桦树水分大,容易剥皮,其他季节也可以剥,但十分费力。他们很注重剥桦树皮的技巧,从不损伤里面的嫩皮,以便该树一两年内又能长出新皮。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剥回的桦树皮,要经过压平、选材和分类后,根据表面光洁度裁出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原材料,有的须去除凸出的硬皮和疤结。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桦树皮帽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桦树皮鞋

随着白桦树皮制品品种、样式增多,也开始制作成套的用品,如大箱里套小箱,大盒里套小盒,一套为四五件。

其制品的特点,不变形,不开裂,防潮性能好,轻便耐用。一件白桦树皮制品可以用十几年,用的时间越久颜色越深,以至变成古铜色,加上雕刻的花纹图案极富民族风格特色,看上去就是艺术品。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过去女子出嫁,娘家都精心制作白桦树皮箱、篓、盒等作为陪嫁,箱上要雕刻南绰罗花,象征女婿有了南绰罗花再也不会孤单,一定会同姑娘白头偕老。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过去制作白桦树皮制品的工具有猎刀、剪刀、几种骨制雕刻工具和针线等,手工操作,工艺较简单,制作较费工。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现今则从剥白桦树皮到运输各个环节都可以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如剥白桦树皮可用电切刀,运输可用小型拖拉机,产品可用机器缝制或用胶粘合,用机器压制各种花纹图案等。

「走近非遗」当鄂伦春族遇上桦树皮工艺

2008年,“桦树皮制作技艺”被批准为第二批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桦树皮工艺品的质地非常的柔韧,经久耐用,送礼或者是留作纪念,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中华文化源流千载,

需要有人传承,更需要有人保护。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闪耀着中华文化五千载智慧光芒,

伴随着历史长河流传至今,

乃至更遥远的未来。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