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头条

文化头条

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2018-11-18 07:53:26 作者:杨乔 来源:湖南日报 浏览次数:7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湖南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省份。各族同胞长期共同居住在这个区域,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共同创造了湖南的历史,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成果,对湖湘文化进行“双创”,对域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

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湖南的地形复杂多变,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多是依山而建、临崖而建,有着独到的传统建筑风格。由于地处交通相对落后的山区,远离公路和水路,其传统建筑及传统村落保存得相对较为完整。老司城遗址、洪江、黔阳、凤凰、里耶、芙蓉镇等古城古镇具有较高辨识度,鼓楼、风雨桥、寨门、凉亭等建筑极具特色。这些建筑造型朴素、色彩和谐,与山水相映成趣,是历史脉络的延续,凝聚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才能和智慧。要把握住互联网和大数据迅猛发展的契机,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渠道,将少数民族文化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相结合,使这些不同于汉族文化的文化魅力和星罗棋布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少数民族文化有着自身的文化构成和历史渊源,有着神秘浪漫、不畏艰险、敢于挑战、不惧权威的特点。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尽相同,精美的图腾、色彩和音乐等深刻体现了其特质。经过长期的发展,各少数民族形成了不同风格,绚丽多姿、极具辨识度的服饰文化。少数民族服饰地域特征明显,是极为宝贵的文化财产,展示了少数民族同胞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民族内涵,展示了文化自信。土家族的毛古斯舞、摆手舞、苗族鼓舞、瑶族长鼓舞、侗族琵琶歌等极具观赏性和参与性,将传统民俗活动和现代文化表演相结合,打造人民群众接受度高、参与度高的体验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娱乐需要,进一步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性发展

土家族、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在陆续的迁徙中,不同民族冲突、融合,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给湖南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是湖湘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差异性很大,湖南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极大的比重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体现,保持了固有的特色。土家织锦、苗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凤凰纸扎、侗锦等具有民族风情的非物质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增添了民族活力,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在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民间工艺获得新生和发展,才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路径。各少数民族要抓住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打造极具民族色彩的自主品牌,拓展传统工艺的消费渠道,如苗族传统银饰、苗绣、土家族传统织锦等,以引来更多消费群体的青睐。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传统节日引人注目,如苗族赶秋、苗族“四月八”姑娘节、苗侗芦笙节、土家族过赶年、土家族舍巴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本民族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要借助这些传统节日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打造著名的文化产业品牌,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服务业,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