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

鄂温克族的歌舞文化

2017-05-26 16:13:35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2721

       鄂温克族是个能歌善舞、开朗乐观的民族。鄂温克族歌舞是鄂族民间艺术中最绚丽夺目的奇葩。作为最直接展现本民族精神面貌和喜怒哀乐的艺术形式,鄂族歌舞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表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的生活态度、精神面貌和情绪愿望。鄂温克族舞蹈中一些特有的基本动作,是生产实践与生活习俗的审美和艺术再现。

       鄂温克族是一个山林民族,能骑惯射,粗犷剽悍,同时又豁达乐观,率性直爽。这些民族精神和性格特点,都能从他们的歌舞中充分生动地体现出来。长期的游猎生产活动,使鄂族的民间舞蹈中有着明显的禽与兽的模仿动作或刚进粗犷,或伸展优雅。尤其是反映在萨满歌舞上,形成了鄂温克族歌舞鲜明的民族风格,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它的基本动作不仅是表现交流的一个方式,更是在长期艰苦生活环境中,维系本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强大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鄂温克族民族民间舞蹈与达斡尔舞蹈基本相似,这是因为这两个民族历史上是亲缘民族,生活地域、发展历史、人文习俗基本一致。鄂温克族代表行歌舞形式主要有:《努克该勒》、《扎恩达勒》、《阿罕伯舞》、《熊斗舞》、《彩虹舞》以及《萨满舞》等。

      《努克该勒》又称“伊堪”,是鄂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每逢节日、丰收日,或筵宴庆典,人们都要跳起欢快的《努克该勒》舞。舞蹈豪放、朴实,充分表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爽朗、勇敢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努克该勒》多由妇女表演,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以“跟靠步”和“跺步”为舞蹈的特点,又有天鹅舞、跳虎、猎人舞等反映牧区和半山区生活的特色。《阿罕伯舞》充分表现鄂温克人民的勤劳、勇敢、豪迈和乐观的性格。《熊斗舞》通过模仿黑熊斗架动作的舞蹈,一番不给面表现了鄂温克人对熊的图腾崇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鄂温克人粗犷的性格和丰收后喜悦得意的心情。舞蹈可以男女组合共同完成,男性动作潇洒雄健,表现高山丛林所赋予他们的剽悍英姿和勇猛健劲的气质,女性动作则健俏柔美,舒展爽利。

     《努克该勒》是比较典型的鄂温克族舞蹈,同时也在达斡尔、鄂伦春地区流传。与舞蹈相伴随的是不少歌词,常常是家喻户晓的民歌,例如有一首《内库楞》的民歌,就是流传在鄂温克、达斡尔地区歌舞中的伴词:

 

达斡尔、鄂温克中间,内库楞,

达西苏热有名气,内库楞。

 

年方十八正青春,内库楞,

八部毒辣尔的后裔,内库楞!

 

镶嵌着玛瑙的手镯子,内库楞,

有二十对银花作装饰,内库楞!

 

八副珍贵的宝戒指,内库楞,

有明亮的宝珠作美饰,内库楞!

 

乌黑发亮的发辫上,内库楞,

黑纱的发带在摇曳,内库楞!

 

红段子裁就的坎肩上,内库楞,

彩线的花纹作美饰,内库楞!

 

青缎子缝就的长衫上,内库楞,

精美的图案作美饰,内库楞!

 

黑大绒腰的靴子上,内库楞,

玉花图案作美饰,内库楞。

 

      这首民歌展示了鄂温克人的华美服饰,具体形象,仿佛可以看到华彩闪烁的仙姿丽影,可以听见环佩叮铛的金属撞击声。再现了鄂温克人民热爱生活的风情风貌和独特的审美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与《努克该勒》一样,鄂温克族多数舞蹈常常是歌与舞融为一体,亦歌亦舞表演形式更能充分展示这个民族的乐观豪放性格。民歌的曲调悠长而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生活的气息,其特点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节奏悠扬、旋律奔放的猎歌和牧歌总令人逸兴遄飞、心弦激越。《扎恩达勒》就是其中的代表。

     《扎恩达勒》汉译“歌谣”的意思,是鄂温克族山歌和小调类民歌的总称,内容相当丰富,既有歌唱本民族历史和民族迁徙的内容,也有反映狩猎、放牧等内容的劳动歌曲;既有社会生活类题材如酒歌、婚嫁歌、劝戒歌等,也有数量极多的爱情歌曲。对于无本民族文字传统的鄂温克族来说,这些民歌由于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古往今来、喜怒哀乐,而起到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扎恩达勒》基本旋律简单朴素,明朗欢快,富于生活情趣。“扎恩达勒格”的歌词多用头韵,衬词较多,讲究对偶句式,表现手法机动灵活;曲调的结构比较方整对称,有用较古老的三音列,有的使用五声音阶,旋律以平缓的级进和迂回、波浪式线条为多见;演唱抒情性的曲调时常用带鼻音的唱法,令音乐显得细腻。

       不过,各地“扎恩达勒格”的风格也有所区别,一般农区和牧区多有豪爽、深情的特点,狩猎地区的则具有原始形态,粗犷奔放,简朴明朗。而在那些民族杂居区内,鄂温克民歌又显示出受他民族民歌影响的一面。比如内蒙古自治区内的鄂温克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内的鄂温克民歌,其音乐风格非常接近蒙古族的长调,似受后者影响较大,悠扬高亢,流畅抒情;而嫩江流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和黑龙江省讷河市的鄂温克民歌,则与当地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相差无几,音色相对舒缓柔美,细腻婉约。。从整体上来看,鄂温克民歌在许多方面如称谓、衬词、音乐风格等,又是与同族源的鄂伦春族的民歌非常相近。

       此外,流传在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中的“篝火舞”,也别具民族风情。表演多是即兴的,男女老少手拉手围在篝火旁,在领唱者的带领下由左向右转动。在一领众和式的歌唱中,歌声由低到高,舞蹈节奏由慢渐快,直至跳到高潮或到天明才结束。一般这种舞蹈所歌唱的内容比较简练,多以怀念故乡、欢迎客人或赞美、称颂猎场等类歌词为主,唱词由领唱者即兴编制;它们的曲调往往短小精悍,结构方整、对称,节奏性较强。

       鄂温克族民间歌舞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形成,是由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所决定的,是鄂温克族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如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礼仪时尚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鄂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们的歌舞中,也不断融崭新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