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匠人

民族匠人

鄂温克族桦树皮手工艺人刘书洋

2017-05-26 13:57:1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2831

       桦树皮画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工艺品,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桦树皮画以白桦树上剥落的树皮为原料,经过“艺人”精细加工制成。

       在我国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有着繁茂的桦树林,过去生活在这里鄂温克族、锡伯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过制作桦树皮器具和工艺品的历史,他们将自己的文化、历史和对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这一件件桦树皮工艺品中。

       59岁的鄂温克族老人刘书洋的家在黑龙江畔、漠河北极村七星山脚下,一个依山傍水而建的“木刻楞”房子里,房子的边上有着最具鄂伦春族特色的建筑——“撮罗子”。刘书洋的家,与其称之为家,不如说更像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一个木制的办公桌,桌上摆放着一张正在制作的桦树皮,桌子对面的墙上则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桦树皮画,他睡觉的床上也摆着一个画架子。

       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高中刚毕业后刘书洋来到鄂温克族居住的村庄插队,从那时起,开始接触桦树皮画,到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桦树皮画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0年5月,他把家安在北极村,成为了北极村的一名村民。

       2010年6月,刘书洋刚来北极村搞艺术创作的时候,自己去北极村周围的林场选取桦树皮材料,结果被巡边的派出所民警发现还对他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由于桦树皮画选材制作的特殊性,刘书洋只能选取白桦树的树皮进行制作,但林业保护的相关政策出台后,原材料的选取变成了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次尴尬的经历,让刘书洋老人与北极边防派出所建立了联系。

       一边是民族文化,一边是生态保护,如何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成为了当时派出所民警思考的难题。为了帮助刘书洋老人继续进行艺术创作,北极边防派出所向当地政府部门做了汇报,并联系林业等相关部门,让老人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对一些指定的白桦树进行材料选取。

     “当时的派出所教导员温勇经常来我这里走访,对我嘘寒问暖,有时还会让民警在巡边时帮留意一些白桦树的倒木,并帮忙运送过来。”提起派出所对自己的帮助,刘书洋老人十分感激。除了帮忙留意桦树皮画制作材料,派出所的民警们还会不时将刘书洋的作品带回村里免费展览。

     “制作桦树皮工艺品工序非常复杂,就像做一个桦树皮盒就需要打磨、雕刻、封盒等许多工序才能出层次感,如果是作画,美术不行就要先学美术。许多年轻人都坚持不了太久,因为这项工艺太死板。”刘书洋说,虽然派出所的帮助让他的创作有了保障,但是做好桦树皮画工艺的传承仍存在着不小的问题。随着桦树资源的锐减,少数民族的手工艺人也在逐年减少,桦树文化在逐渐萧条,桦树工艺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这些年,刘书洋相继收了十几个学徒,但是最后很多孩子都离开了山林,放下了手中的烙笔,这让本就濒临失传的桦树皮工艺技术更加雪上加霜。

      据民警张春茂介绍,派出所这些年来,一直为了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树皮画而努力,民警在景区执勤之余帮助老人做桦树皮画的宣传工作,先后联系省市级和中央级的多家媒体来帮助他做宣传,开展书画名家进经营活动让刘书洋与名家进行创作交流,并把这里定成了官兵文化培训基地。

       2016年,北极边防派出所制作的微电影《蒙古族边防警官和鄂温克族手工艺人的最北守护》,在多家网络媒体上发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刘书洋老人和他的桦树皮画也再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刘书洋和他的桦树皮工艺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关注,不少中外旅客慕名而来。2017年1月,驻地北极中心校的十余名学生受邀来到北极边防派出所参观,派出所特邀刘书洋老人为孩子们讲解桦树皮画制作的相关知识。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